<nobr id="j7lnj"></nobr>

          ·保證貸款 ·抵押貸款 ·質押貸款 ·信用貸款
          首頁 關于我們企業榮譽公司業務新聞資訊常見問題誠聘英才在線留言聯系我們
          “江西省小額貸款公司
          新聞資訊
          企業新聞
          行業動態
          媒體關注
          政策法規
          行業動態
          小貸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新聞來源: 發布時間:2016-10-18 21:26:09 閱讀次數:

          演講人:閔路浩

          中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會長

          很高興能參加普惠金融的論壇,在座的大家都是擔保界的大佬和保險業的老大,我可能是小貸行業唯一的代表了。所以今天跟大家匯報兩個話題。第一個話題是小貸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第二個話題是我對普惠金融一些個人看法。
          一、小貸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我先匯報下小貸行業(的情況)。我一直覺得小貸行業與擔保行業,是我們國家整個金融領域里面在頂層設計就沒有設計好的兩個行業。拿小貸行業為例,最早是吳行長在人民銀行的時候推動的,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發文是由銀監會發文發出來的2008年一個試點指導意見。雖然這個意見是以銀監會的名義發文的,但銀監會一直沒有管過,人民銀行從吳行長退休以后,實際上他們也沒有再參與,是焦瑾璞局長他們五道口的一幫人本著對這個行業負責的精神,以半公半私的身份參與的這個事。發展到現在,這個行業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大。

              給大家報一組數字:一個是“五個一”,還有一個是“三個三分之一”。五個一呢,是一萬家小貸公司,一萬億注冊資本金,一萬億貸款余額,十一萬從業人員。三個三分之一呢,三分之一已經關門了,錢貸出去已經收不回來了;三分之一雖然開著門但債務催收已成主要的活,新增的貸款尤其是我們在個別省份做的調研,每個月新增的貸款額不超過二十筆,一天一筆的量都沒有,勉強糊口的占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一像瀚華小貸這樣過得很好的。

              那么,目前我對小貸行業的看法是:雖然說因為頂層設計導致這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但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那就是優勝劣汰。不適合搞這個行業的人在陸續退出,真正留下的都是懂金融、懂管理、了解這個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精英,這樣的話這個行業才會避免良莠不齊,才會看到新的方向,找到新的藍圖。

              小貸,我有一個不成熟的認識,就是國家把一些民營資本給框了進來,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為什么這么講?我觀察了小貸公司和小貸行業貸款增長的逐年變化,自05年開始試點到08年試點頒布,這三年里面增長得非常緩慢,08年銀監會試點意見正式頒布到13年的上半年則飛速增長,無論是機構,還是業務人員,大家現在回過頭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其中在經濟層面發生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所謂的四萬億,它的后果就是流動性泛濫。我們的小貸行業恰恰是在這個背景下高速發展。反觀其他國家,大家耳熟能詳的格萊珉銀行,大家對他這個聯保小組討論得非常多,但是很少有人去回顧格萊珉銀行發展的早期階段。早期格萊珉銀行是由公益資金捐助而成,所以一開始他不用追求商業目標,在他探索了一定經驗,找到了商業可持續性以后,才轉成了商業機構。而中國的小貸一上來就是小貸,一上來就是純商業,而且放在一個流動性泛濫的大背景下,再加上一些銀行的負責人賺錢賺得都不好意思了,在這些誤解的背景下,很多不懂經營的民營資本進入到了這個行業,而當經濟由上升期轉到下行,風險就暴露出來了。這是這個行業我認為碰到問題的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恐怕還是做小貸的這些股東也好,高管也好,還是對小貸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領悟不夠深刻。我調研的時候發現很多董事長、股東都簡單地把小貸公司認為:只要我從商業銀行挖一個支行行長,由他再招來十來個人,這個公司就可以做了,而且每年給我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的回報。細問一下這些行長們,他做的這個業務很多我稱為資金拼縫業務,就是把從銀行拿來的錢再高價放出去,在我這,利率限制沒那么嚴,監管也沒那些持牌的金融機構嚴。此外,全國小貸公司的平均人數也可以側面印證我的判斷,全國到去年年底為止,每家小貸公司的平均工作人員為12.7個人。從金融機構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這個是有點搞笑的。12個人董事長,一個總經理,一個辦公室會計拋掉了以后,再弄三四個信貸員,有誰在做這個公司的風控呢,就總經理在弄。所以大部分公司的商業模式恐怕還值得探討。但也有做得好的,做得好的各具特色,不能說某一種模式就一定代表未來小貸行業的方向,就我目前的觀察來看,我對這個行業充滿信心。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我二月底去了趟重慶,看了一家小貸公司。這家小貸公司用互聯網的模式在做農村(的業務)。我原來對做三農的小貸一直不看好,覺得壞賬率太高,但到了這家公司我發現我的認識太偏頗了。這家公司的特點是只做養豬場和中型以上養殖場的貸款,但是風控不是按照養殖場來做的,而是做到每一頭豬身上。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拿到一家與農業部合作的大數據公司及做生豬檢疫防疫的公司的所有數據和資料。他給所有的貸款戶都安裝了攝像頭,理論上講,如果在座的各位從他的客戶里買一頭豬,這頭豬從他是小豬仔開始到整個存欄、出欄、冷鏈運輸直至你家門口,都可以通過你的手機APP看到。這家小貸公司給農民的貸款利率非常的低,6%-8%。前年,其他小貸行業的貸款利率是30%左右(24%-30%)。從前年下半年開始陸續下降,現在高的有18%、20%,低的也超過10%。這家公司為什么這么低?中午吃飯的時候俞總裁還說了,他們人保集團光四川省都有三萬個點,所以也不排除他們跟人保有合作關系。在他的貸款領域里面,每個村都有個保險代理員,保險代理員保險公司給1000塊錢一個月,幫我推銷一些保單。這家小貸公司給他們三千塊錢一個月,不做保險代理了,去推銷貸款。因為國家對養豬這個行業,有一頭豬30塊錢的保險,商業險財政出80%(24元),農民出20%(6元)。小貸公司說這6塊錢我替你出,一旦發生理賠,多的賠500錢,400多你拿走,我只拿回我這6塊錢。小貸公司回頭找保險公司,你把所有中介過程20%的點返給我,我給你批量的單,可能是10萬或者20萬,保險公司也樂意。也就是說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我們金融機構做不好的三農小貸也可以有聲有色。

              還有其他很多例子。比如說瀚華,瀚華這個特色又不一樣,他是擔保小貸,保理租賃,類似小平安銀行,有一個金融超市。還有海爾,做的是供應鏈金融,定準某一條供應鏈,做其中的一段上游或下游,也能很好的控制風險。還有就是大家了解得比較多的—螞蟻金服,基于阿里巴巴大平臺上的所有金融數據,行為數據做出分析來放貸,他風險相對也是可控的,這也是一種模式。還有在寧夏、內蒙發現的做得很好的小貸,也是做養殖業,也有做貧困農民,類似格萊珉銀行這種,這也是一種模式。我大概數了一下,這些股東回報和風險狀況都是相當好的小貸公司,大概有十幾種模式,我對這個行業又充滿了信心。

              剛才還漏了一個,消費金融,消費金融也是一個。咱們這些小貸、擔保、典當等準金融,做的業務里有三項是傳統的金融機構做不了的,消費金融就是其中的一種。銀監會批的高大上的消費金融公司主要是在大城市,因為國務院試點一開始不放心,跟我們銀監會商量來商量去,第一波在四個城市(試點),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第二批擴大到十個城市,也是大型城市。消費金融真正最有生命力的地方是在哪呢,恰恰不在這些大城市,而是在二三線城市,大城市也是在衛星城。有一個標準就是凈遷入人口比例比較高的地方。消費金融在中國方興未艾,這是一個很大的領域,很多小貸公司也開始轉型到消費金融,尤其深圳的小貸公司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還有日本、香港、臺灣,他們因為消費金融牌照沒拿下來,通過小貸牌照在做,也做得不錯,風險相對來說也比較可控。做小貸公司也好,做消費金融也好,他們做消費金融都沒那么復雜,核心的一套就是個人的評估系統。在國外做消費金融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到美國在街上找一家大銀行,數得上名的大銀行,推門進去很快就能做。因為美國有一套很成熟的征信系統。只要你有社會保險號,你就有一個評分,一分到七分,你進去找一家銀行,都跟他們聯網的,而中國的消費金融恰恰沒有。

              為什么我說在城鄉結合部,在衛星城,在二三線城市消費金融的需求比較大呢?新的城市居民他們安家落戶,在教育文化旅游醫療等等各方面都有需求。還有一個消費金融大的需求群,即高校。我前兩天回了我的母校,跟學校的領導接觸了一下?,F在的學生跟我們之前完全不一樣,考個資格考試800、1000他也去申請一筆貸款,我們讀書的時候是絕對不敢的。故而,學生貸也是一個消費貸里面很重要的一個分支。

              所以,當你真正對某一個細分市場有了深刻的研究,做好風控以后(比如消費金融就對個人消費性貸款有一個核心的打分系統),不管是矩陣系統,還是PPF那種打分卡,實際上就是通過若干個指標對你的個人信用情況進行評估,最后得出一個評分,給你一個授信。具體的系統需要本地化,需要數據的積累等等,但是核心并不太復雜。

              回過頭來說為什么銀行做不了?我跟某大行做小貸的人員聊過,他們很痛苦地說我們真的做不來,我們只是把小貸當做一種社會責任。細問一下,他的小貸,跟咱們在座的人理解的小貸完全不是一碼事,他是三千萬以下的。三千萬怎么是小貸呢?在任何一個國家的標準下劃分都不是,主要問題恐怕還是管理體制的問題。我也問過股份制商業銀行,他們額度相對來說比較小,比如說某銀行,從去年開始對小貸板塊做了重大調整,原因是壞賬高起,做不下去了。按照原來的模式,小微事業部的模式做不下去,壞賬太高,原因也是管理體制的僵硬。

              昨天跟張(國祥)董事長討論,張董事長的理想就是做成平安模式,我一直很看好平安。為什么呢?因為馬董事長牛啊,所有平安集團的法人單位,都是一顆顆棋子,他下的是一整盤的棋。當然大銀行也有他們成功的經驗,我只是說他們在做小微金融這塊受到的束縛太多。其中還有一條是來自監管,比如說追責,事后追責。出現了問題,銀監會上追三級,恰恰在小微貸款領域根本做不到,小微貸款實際上是大數法則。香港的那些財務公司他們做小微貸款,已經細分到某個社區某個街道,只要明確主要的貸款人群,根據這個人群設定一個壞賬率,再控制壞賬率,就可以敞開了做。在大陸不行,我們銀監會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小微事業部的道路走不通,現在正逐步允許商業銀行搞獨立的法人,運用完全不同的考核機制和治理結構去做小微金融,但仍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那么,小貸這個領域未來的出路在哪?大家每次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會都會不約而同地討論這個話題。他不像擔保,擔保這個行業單純一點,可參考的模式比較多。我曾經有個想法:能不能把這些小貸行業中較好的小貸公司往集團化的運作方向去發展?比如瀚華,十幾家小貸了。另外,東方資產旗下的DFBX,還有深圳的ZDSD也是一種模式。等公司形成一定規模,管理上了臺階,風控比較穩健,專業隊伍也已形成后,能不能把它們轉成中國特色的社區銀行呢?我個人認為理論上是完全可能的。還有,如果做三農,做中國的農村銀行,也是可以的。我曾經去調研過城市和農村,這兩類我都看過的。城市里面,比如說廣州有一家小貸公司,他的股東是廣州市工商聯,工商聯有八千多個會員,主要集中在廣州市八十多個大的賣場里,他的這家小貸公司主要就是給大賣場里八千多個工商聯會員發放貸款。這個產業鏈,實際上是個商圈,是相當靠譜的,工商聯跟我說如果某個公司或某個商鋪違約的話,我工商一通報,他在我整個商圈就沒法混了,上游下游都沒人跟他做生意,他犯不著為我這三、五十萬塊錢的貸款去冒這么大的風險。這個在德國也看到了成功案例。德國是叫合作銀行,模式很簡單,簡單地說就是我在當地吸收便宜的存貸,在當地發放便宜的存款和貸款。中國的小貸公司有一個很大的麻煩,就是貸款利率太高,以前30多,現在20多,還是高。因為小貸公司在中國不能定性為金融機構,所以他的財稅、政策和金融機構不一樣,所得稅、營業稅要高,還有波位也不能享受金融機構的稅前待遇,所以小貸公司必須要自己留出一塊錢,這又是一塊額外成本。第三塊成本,我個人的看法是,中國的系統還在發育的初級階段,還不能完全地為我們的金融機構和小貸公司來服務,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咱們的系統里面有八億人的數據,這八億人主要都是有銀行賬戶、信用卡記錄的人,但是來小貸公司申請貸款的恰恰是沒有賬戶、沒有銀行卡記錄的八億人之外的那些人,包括那些中小企業、小微企業,也就是個人企業,還有一些即使我有記錄,但是我不能提供你銀行所需要的強擔保、強壓制和強抵押,我沒有這么多抵押資產,我只能去小貸公司。中國的銀行我看了下,典當行,得抵押足夠的物品,你有足夠的東西我才給你貸款。

              那么小貸公司他能接收多少擔保呢?他能夠做的是信用貸款,實際上賺的是征信的差價,那么他要做這個,就要付出成本,再加在中國這么一個信用環境,成本非常之高。正規的金融市場對小貸公司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恰恰我們現在國家的監管體制正面臨重大的改革。這重大改革到底改成什么樣子,誰都不知道,但如果不從功能上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浪費納稅人的錢,就沒必要改,還不如維持現狀。我們人民銀行在歷史上搞過大規模的改革,出發點非常好,但是,我們金融體系對銀行的劃分標準里面沒有社區銀行,你要是社區銀行,需要給一層層的領導去講,這個過程非常漫長,也非常痛苦,那么這個社區銀行暫時改不了,轉成實牌的金融公司可以嗎?這是條現成的路,做法都一樣,但有兩個很大的門檻。第一,主發起人必須是商業銀行,那么小貸公司肯定不干,自己干得好好的,憑什么讓給商業銀行,而且商業銀行干得還不如我呢;第二,除銀行之外,非主要發起人的申請要求是前一年的營業收入三番,我們全行業加起來估計沒幾家能做的到,門坎太高,所以進去的只能是國企。

          那么剩下的路,我認為集團化是一種模式,能夠集約化利用你的資本。DFBX是占用資本,耗用資本最大的一個反例,24家小貸一家一個億,上面有控股公司,資本金就占了六十億資本的五十億,在我看來五個億就足夠了,五十億可以建立一個很好的平臺,利用平臺把前臺的24家的生產力全部解放出去。但是沒辦法,因為小貸行業的監管體制在那兒,某一個地方的信貸監管體制,中央部門不管,由各省政府管。所以,這個資本金還是太高,不符合現代企業運作的道理。

          第三個方向就是互聯網。剛才舉的重慶的例子,是個非常好的例子,利用大數據做,但要能轉化成生產力的大數據,才叫大數據。你在一個封閉的生態圈,或是開放的環境運用都可以,只要能和你的業務模式結合起來,甚至消費金融也可以。消費金融比一般的小貸公司更適合做小貸,更適合運用大數據,更適合跟互聯網掛鉤。

          第四個方向,一定要綜合運用各類金融工具,統籌各類金融牌照。舉平安的例子,他的信托、銀行做了很多資產,這些資產馬上可以拿到融金所全部賣掉,賣掉以后,銀行、信托又拿回錢繼續做這個。平安信托在有融金所之前,他管理信托財產兩千三百億,他現在好像是八千億,這八千億離不開陸金所,他綜合運用了金融機構,因為這不是一個單打獨斗的時代,所以這也是未來的一個方向。我早些年在歐美,看過他們的一些資產管理公司,他那個和咱們的模式還不太一樣,英國是信托的發源地。我看了匯豐,他們是利用信托制度作為財產的一個入口,在信托框架下,運用各種金融機構的金融牌照和金融工具去管理各種資產,最后給客戶保值增金。這種方式我覺得中國有些機構未來會朝這個方向發展,當然這話說的有點遠,回到金融小貸公司這邊,大部分的小貸公司在五千萬到兩個億,占中國小貸公司的三分之二,我們有百分之八十的小貸公司是在省城直轄市之外的地級市、縣級市、縣城。由此可見,中國的小貸公司規模還是太小,你轉成持牌金融機構對百分之八十或者三分之二的金融機構是不現實的,那么我們小貸機構我們在做的事情是試圖把小貸這個行業和其他的行業連接起來。比如說,三周前我們和保險資管協會剛剛開了一個行業對接的一個圓桌論壇,人保也參加了,會上有兩家保險公司他們講保險資管公司替小貸公司做資產制約化,當然這兩個行業差距稍微有點大,主要原因還是資產量。像人保,一下子提供20億,50億,別說50億,能拿出5個億的小額資產公司在全國都找不出太多,而且保險資金最根本的要求是資金安全第一位。還有一個最阻礙小貸的問題是險資和銀行都認為小貸整個行業是不透明的,我怎么放心把錢給你呢,但凡把錢給了小貸公司的,基本兩種情況,一是你小貸公司有好爸爸好爺爺。比如GZ小貸,他的爺爺是聯想控股做了擔保,他的老爹聯想金融托給他做了贖回的承諾,阿里巴巴有馬云,根本不是你單家小貸能管。人保給錢瀚華,瀚華金控是一家上市公司,業績和規模都擺在那兒,所以對我剛才說的近百分之八十的小貸公司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他只是個案,所以我們現在在做一些其他的嘗試,比如說江蘇的鎮江跟安徽阜陽,我們做了兩個集合。鎮江是六家小貸加起來,安徽阜陽是七家小貸加起來,由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做了一個強擔保,等于把地方政府捆進去,提升信用度,兩單分別在去年和今年二月份在上交所發行,效果還不錯,準備在推廣。還有一個呢,我們做了一個小貸行業的產業基金叫微重金融,我們投一些小貸金融的股權。債權部分,我們跟浙江省已經合作,浙江發起子基金,這樣險資和銀行的錢可以不直接投到小貸,因為購買產業資金的優先基也是個渠道。我現在是在跟銀行、國企、央企合作,現在跟安邦正在談,他們也非常感興趣,他們是有大把的錢用不出去。險資的特點是,找不到好的資產,其他行業又缺少資金,不成規模,風險比較高。這是我舉的一個例子。

              另外,我們把好的小貸公司引入銀監會的銀登中心、證監會的機構系統,在那些平臺上跟大的、傳統的金融機構和資金提供方進行有效的對接,這些我們都在嘗試。此外,我們還想做一個行業的數據庫,單家小貸公司拿出去跟人家去談交易都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行業必須要做到透明。

              以上是將小貸行業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二、對普惠金融的個人看法

                 最后我再簡單介紹一下我對普惠金融的認識,我請教了王老師,王老師跟我們有一個共同點,他認為普惠金融千萬不能停留在兩張皮上。我剛才舉的小貸行業的例子就是如此,做得好好的小貸公司,如果普惠政策的陽光落實不到這些實踐者身上,那么,國務院批準的普惠金融規劃和銀監會出的指導意見都會變成喊口號。二是普惠金融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情懷,是一種責任,是對社會的一種反哺,是對弱勢群體的一種關懷。要有情懷在里面,要有追求在里面,有兵臨天下的這種精神在里面。   

              但是就我發起設立小貸基金的這個過程中,我看到因為目前體制或者說是當前的文化(制約了普惠金融的發展)。

              普惠金融別看媒體上報紙上嚷嚷得這么響,要把他真正的落到實處,光靠在座的各位實踐者,還遠遠不夠。要真正的把普惠金融變成一種文化,變成一種我做普惠金融我光榮,從中得到自我精神滿足并可以對子孫吹牛的事情。等到全社會都這么看普惠金融的時候,普惠金融才真正在中國生根發芽,現在才是一個開始。

          我就匯報到這里,謝謝大家!

          關于我們 | 企業榮譽 | 公司業務 | 新聞資訊 | 常見問題 | 誠聘英才 | 在線留言 | 聯系我們 |
          Copyright © 2016 鷹潭市信江廣達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分辨率:1024 * 768 贛ICP備16009094號-1  
          地址:江西省鷹潭市沿江路濱江明珠B1-05-10
          Email: 215183862@qq.com 服務熱線:0701-6684981 傳真:0701-6684981
          GAY FUCK XXXXHD ASIAN TWINK_GAYXXXFREEGAYPORNMOVIES_GAY TWINK XXXX CHINESE业余